查看原文
其他

周天 2018-05-30

中国的互联网公司,急需一次触及灵魂的价值观重塑运动。


文 | 周天


滴滴油腻了。

 

近期发生了一起众所周知的恶性事件,一位空姐搭乘顺风车遇害,嫌疑人是司机。更多信息显示,空姐上车后遇害前,司机就有语言骚扰行为。

 

本来我持「工具中性」的观点,我倾向于认为,平台无罪,杀人的是司机。

 

甚至,最开始我还心想,不光无罪,也许还有功,毕竟相对于无痕的黑车,滴滴还能帮大家迅速锁定了犯罪嫌疑人,看吧,信息化又立一功。

 

但接下来,滴滴的反应有点让人大跌眼镜。警方还在侦察,滴滴就着急出来悬赏通缉,并且公布了嫌疑人的个人信息,比如头像、身份证号,以及手机号码,于是就有人按图索骥,找到了这个人的支付宝账号,通过转账形式辱骂嫌疑司机。有人调侃说,这个司机一夜之间,收到的转账可能比很多人的月薪还多。



民意激愤,一通发泄,就连我看了也本能会觉得大快人心。可是,冷静下来想想,总觉得事情哪里不对。

 

林默老师后来写了一篇文章,核心观点是认为,这位司机还只是嫌疑人,还没经过审判定罪;其次,即便是定罪后的犯人,也有基本的权利要保障。并且,警方还在办案,滴滴就急于替警方悬赏通缉犯,扰乱警方办案不说,多少显得有点越俎代庖。

 

林默说,国民级的责任,是在筛选时国民级的审慎,是在面对隐私数据时国民级的克制,而不是在自己舆论压力爆棚时,上演国民级的公关。

 

公关不是不可以转移视线,但这样把汹涌的民意引向嫌疑人,鼓励大家去人肉司机,并不是负责任的做法。

 

很快,我内心那一丝「滴滴反而有功」的感受被事实打破了。在滴滴后来的一则道歉声明中,我才知道,原来,这位嫌疑司机早有「前科」——他早已被此前的乘客投诉有语言骚扰的行为,而滴滴面对这样的投诉,居然是置之不理。



于是,这样的置之不理,换来的是从语言骚扰到行为侵犯的升级。

 

如果追根问底,滴滴的顺风车产品,其实也一直存在巨大的产品隐患。

 

5月11日,有公众号称,司机在接单前,其实是可以看到乘客此前搭乘顺风车的时间、地点、消费价格,以及——司机对乘客的评价——有些评价可能相当露骨,例如「安静的美少女」、「美女下车时丝袜容易走光看的想入非非」等。

 

顺风车是一款便利大家出行的工具,然而,滴滴为了促进活跃度,添加了过多的社交元素,反而助长了司机的不良倾向。

 

从我个人的使用体验来说,顺风车普遍存在颜值挑选问题。我之前用本人头像打顺风车,几乎没人来接(好吧,是我颜值不够),后来一位朋友用亲身经历举例,建议我把头像换成美女的照片,就会有人接单…我照做,果然效果大不同。

 

一将功成万骨枯,滴滴踩在无数失败者的身上,才用大量的补贴和相对更强的产品能力,建立起今天如此高耸的壁垒,如今市场格局已定,滴滴开始面临着巨大的盈利和上市压力,在大企业的科层制度和 KPI 制度下,员工为了追逐 GMV 和活跃度,产品导向就极易出现问题。

 

过度追逐 GMV,还体现在派单体系把司机变成了一台接单机器,超过多少单量会有一定补贴,是滴滴很长一段时间内的通行做法,但隐患是极易造成司机疲劳驾驶,我经历过不止一次司机行驶在笔直平坦的道路上打瞌睡的情况,看到后视镜里一双半睡半醒的双眼,我心里的恐惧在生长,只能跟司机尬聊,帮助他提神。

 

运力的不足,供不应求,也让平台不得不对司机尽可能容忍——即便被人投诉有骚扰行为,即便车况不佳,即便司机会打瞌睡。

 

今天聊聊滴滴,并不是要对这个平台喊打喊杀。事实上,尽管发生了如此恶性的事件,是不是取缔了滴滴才会更安全呢?事实也许跟大家的认知恰恰相反,我仍然认为打车行业的线上化、信息化,只会增加安全性,而不是减少。离线的黑车,发生恶性事件只会更多,因为无从追踪其信息和轨迹。

 

信息化应得到鼓励,但平台方也需要负起责任,在此个案中,顺风车的社交产品导向显然是有隐患的,纵容一些司机养成了挑选美女乘客的习惯,其次,滴滴面对一个明显有前科的司机,却无所作为,显然是没有尽到义务。

 

而共享经济的片面性也终于暴露了——把成本大幅丢给社会,模式轻,马太效应强,GMV大。然而,服务质量却变得良莠不齐。

 

平台要想盈利,只能选择继续「轻」下去,而要想减少司乘矛盾,做到一有投诉就迅速介入,避免恶化,纯靠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可能还不够。或许,平台盈利和服务质量提升,天生就是一对矛盾体。

 

一个急于盈利的滴滴,必然会成为一个油腻的滴滴。不从机制上进行根本性地调整,类似的恶性事件并不会减少。

 

作恶的何止一个滴滴,搭售和默认勾选的携程,百度与魏则西事件,圈子事件,这些优秀的互联网公司大多都有陷入舆论漩涡的时候。

 

过去,很多人问,算法到底有没有价值观?如今看来,算法不仅是有价值观的,而且选择何种价值观,正在变得越发重要,中国的互联网公司,急需一次触及灵魂的价值观重塑运动。


- END -


作者周天,原36氪深度部主创,四期TMT特稿「金字节」奖得主,长期研究互联网与 FinTech,还当过一家国资 PE 的投资人,目前专注经营这个小专栏,分享自己的一些观察。


近期文章链接

点击关键字即可阅读

双面腾讯拼多多 | 百度 | 互金生死300天

美团VS滴滴消灭独角兽 | 蚂蚁金服


「财经功守道」原创出品

↓长按下方二维码可关注↓

你还能在虎嗅、36Kr、雪球、知乎

头条、百家、企鹅、一点等发现我

转载、爆料、合作请联系公号助理微信:calvin0608



客官赞赏点再走?

文章已于修改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